sānbǎi

三百


拼音sān bǎi
注音ㄙㄢ ㄅㄞˇ

三百

词语解释

三百[ sān bǎi ]

⒈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引证解释

⒈  参见“三百篇”。参见“三百篇”。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
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分字解释


※ "三百"的意思解释、三百是什么意思由BL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2.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3.清末,学者孙诒让精研经学和甲骨文,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

4.悠悠岁月,沧海桑田,一转眼,便是三百年。

5.哼,还不认账?即便三嫂子身体里有小蝌蚪,你小子又没有火眼金睛,如何能看得见?还给老子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说有三只!怎么就不是三十只三百只呢?

6.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世事都有变故,只有先用知识来完善自己,才能在各行各业中做出自己的辉煌成绩!

7.一条刚从江里打的大鳇鱼,好一个庞然大物,足有三百斤,开膛时,竟然从鱼肚子里取出三只没消化的水鸭子。

8.洛陵,你戴上口罩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大热天戴口罩会比较有回头率,而你的效果刚好可以不打自招。

9.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10.且不说这样的辩解和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样可笑,你又犯了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