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采摛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铺陈文采。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例子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六章:“于是那种铺采摛文,体物叙事的汉赋,才正式成立。”
基础信息
拼音pù cǎi xū wén
注音ㄆㄨˋ ㄘㄞˇ ㄒㄨ ㄨㄣˊ
繁体鋪採攡文
感情铺采摛文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心有余而力不足(意思解释)
- 一轨同风(意思解释)
- 失魂丧胆(意思解释)
- 戒骄戒躁(意思解释)
- 鉴影度形(意思解释)
- 紫陌红尘(意思解释)
- 逸游自恣(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牛口之下(意思解释)
- 志在千里(意思解释)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出师不利(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五花八门(意思解释)
- 珠联璧合(意思解释)
※ 铺采摛文的意思解释、铺采摛文是什么意思由BL字典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干城之将 |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望尘莫及 |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
诛求无度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走南闯北 |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法不阿贵 |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卑鄙龌龊 |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
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故态复萌 |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