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魔外道的成语故事


邪魔外道

拼音xié mó wài dào

基本解释佛教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学说。

出处《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


邪魔外道的典故

贾宝玉放下书本跑到贾母那里,刚好贾母与王熙凤等在谈论邪魔外道。贾宝玉立即接话说当年赵姨娘请人做法让他和王熙凤一起中邪生病的事情。王熙凤说:“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 人才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邪魔外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烽火连年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旧地重游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鬼烂神焦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衣锦还乡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光前裕后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不治之症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 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