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告投杼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gào tóu zhù
基本解释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 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 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 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 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 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三告投杼的典故
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 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 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 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 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告投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草偃风从 | |
中正无私 | 春秋·齐·管仲《管子·五辅》:“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 |
薪贵于桂 |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多多益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顺口溜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
旧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
哀而不伤 |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屈指一算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
坏法乱纪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
经纬天下 | 《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